浅谈碳酸氢钠片治疗痛风病

时间 :2022-08-20 阅读量:8943次 分享:

痛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HUA)的为特征的代谢性炎症疾病,当血清尿酸浓度(SUA)> 420μmol/L时,尿酸钠(MSU)晶体可形成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结缔组织中,进而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同时HUA和痛风也是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661513745134930.jpg

 

 

除尿酸盐浓度,PH值也是影响MSU沉积的因素之一,PH值降低可增强晶体的成核反应,从而促进MSU在关节部位的结晶,尿液碱化可增加尿酸盐溶解度,促进尿酸排泄、防止MSU沉积及降低泌尿系尿酸结石的发病风险。

 

临床上经常会给痛风患者开碳酸氢钠片口服, 碳酸氢钠片常用来碱化尿液,辅助尿酸溶解、排泄、降低肾脏尿酸结石的风险。

 

碳酸氢钠是常用且经济实惠的尿液碱化药物,由于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高,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使得尿液呈碱性,尿酸容易随着尿液被排泄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中尿酸的作用。

有的人会疑问口服碳酸氢钠片为什么可以碱化尿液呢口服的碳酸氢钠不是进入胃了吗?常识告诉我们口服的碳酸氢钠应该会被胃酸(盐酸)中和成 H2O、NaCl 和 CO2 ,怎么就到尿液,并使得尿液碱化了?

当然,我们的常识是正确的,口服的碳酸氢钠确实是会被我们的胃酸所中和。但 HCO3- 被胃酸中的 H+ 所中和的同时会使得体内的 H+ 被消耗我们知道体内 PH 是维持动态平衡的,当体内 H+ 被消耗,势必会引起机体相应调动,这就涉及个对于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起着非常重作用的酶:碳酸酐酶及谷氨酰胺酶。

 

 

1661513821102411.png

 

 

1)碳酸酐酶的主要作用:碳酸酐酶主要分布在近端小管,催化 CO2+ H2O 生成 H2CO3H2CO3 则部分解离为 H+  HCO3-。这样,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 HCO3- 几乎全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以 CO2 形式被重吸收,同时伴 H+ 分泌(泌氢)。所以,碳酸酐酶主要作用的关键词就是:促泌氢、促重吸收 HCO3-

2)谷氨酰胺酶的主要作用:谷氨酰胺酶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使谷氨酰胺发生脱氨反应,生成谷氨酸根(会进一步被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 a- 酮戊二酸和 NH4+)和 NH4+NH4+ 进一步通过 H-Na 转运进入小管液而最终排泄、NH4+ 的分泌也能够促进 HCO3-  的重吸收。所以,谷氨酰胺酶主要作用的关键词就是:促 NH4+ 排泄、促重吸收 HCO3-

所以,当口服碳酸氢钠时,由于 H+ 的消耗,机体为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就会使得在肾脏处 H+  NH4+ 分泌排泄减少、 HCO3- 的重吸收减少,以此最终达到使得尿液 PH 升高(碱化尿液)。

既然碱化尿液能够促进尿酸盐的排泄,那么是不是尿液 PH 越高越好呢?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碱化尿液,尿液 PH 过高会有什么问题吗?

 

 

1661513873808481.png

 

 

显然,并不是尿液越“碱”越好,如果尿液 PH 过高,当 PH>7.0 时,反而容易形成草酸钙和磷酸盐类等其他结石。所以,在进行尿液碱化时要监控尿液 PH,根据 PH 值来调整用药,降低由于尿液 PH 过高引起的尿路结石率。

当尿液 PH<6.0 时,药物治疗同时需进行尿液碱化。形成尿酸结石有两个主要因素是:尿酸盐浓度过高和尿液呈酸性。当PH为7.0 时尿酸的溶解度约为 1.2 mmol/L,但是在尿液 PH 为 5.0 时,尿酸的溶解度则降至 0.09 mmol/L。痛风病人刚好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痛风患者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1661513929271917.png

 

 

当尿液 PH 在 6.2-6.9 之间时,嘌呤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盐在该 PH范围溶解度大,容易被溶解,因此可以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中排出。

碳酸氢钠片用于碱化尿液及酸血症,也可用于胃酸过多。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 0.25~2g(0.5~4 片),一日三次。儿童:服用剂量应咨询医师或药师。通常过量服用没有太多不良反应,若有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评估状况并决定如何处理过量服用的情况。如果忘记服药时,应尽快服用药品。但如果已经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小于用药间隔的 1/2 ),则不用补服,按照原来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千万不可一次服用两倍剂量。